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香港交易所官网 > 新闻动态 > 冷兵器时代,为何强壮的欧洲人打不过矮个子蒙古人?_军队_骑兵_训练
冷兵器时代,为何强壮的欧洲人打不过矮个子蒙古人?_军队_骑兵_训练发布日期:2025-07-06 20:40    点击次数:184

谈及中国历史上最强悍、最具统治力的王朝,往往人们会想到汉朝、唐朝或者明朝,但实际上,真正能横扫整个亚洲的王朝,却是那个以弯弓射大雕著称的元朝。中国历史上虽有多个强盛的朝代,但没有哪个能像蒙古帝国那样,将庞大的亚洲大陆几乎全部纳入版图。元朝作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背后隐藏着惊人的军事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扩张能力。

元朝本身只是蒙古帝国众多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政治实体,作为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它统领着多个汗国。元朝的军事实力在蒙古帝国的诸多分支中无疑是最为强大和具有统治性的。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人数和兵力上,更重要的是其军队的战斗力与组织能力远超其他汗国。

蒙古帝国的战士到底有多强悍?通常而言,一个王朝进入末期,军备必然松懈,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然而,即使在明朝末期那个衰败时期,北元政权仍能与被称为历代最强汉人军队的明军展开拉锯战。北元在困境中顽强抵抗,甚至后来势力扩展到了新疆和西藏,这样的韧劲令人惊叹。这种力量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

展开剩余80%

蒙古帝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国家。蒙古族最初并不算人口众多,也不是特别强盛的民族。相比之下,之前统一草原的突厥人,兵力规模远超蒙古,统治区域也极其广阔。突厥人拥有百万级别的骑兵部队,这一规模几乎是蒙古帝国的十倍。然而,就是这样人数相对稀少、装备简单的蒙古部族,却凭借卓越的战斗力和战术智慧,征服了整个亚洲,而突厥人却被迫退缩,最终被汉族势力逼至边缘。

蒙古人的战斗力从他们族群尚处弱小时便已显露无遗。金朝统治时期,蒙古部族被视为威胁,成为金朝的一大心腹之患。金朝多次采用手段打压蒙古人,力图削弱其力量,但蒙古人始终没有被完全击垮。这一切的转折点,源自于一位奴隶出身的领导者——铁木真,也就是后来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人。

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金朝本身也是以武力立国。金朝的军事力量惊人,曾经用15万兵力迅速覆灭了北宋。彼时,北宋首都附近至少部署了80万禁军,却仍难抵金军锋芒。由此可以窥见蒙古军队的强悍战斗力根基——在铁木真领导下,蒙古军队继承并发展了这套强悍的战斗体系。

蒙古人的战斗力还得益于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生存环境恶劣,迫使蒙古孩子从小训练成为骑马射箭的能手。那些不能尽快掌握骑射技巧的孩子,常常遭受族人的嘲笑甚至被排斥。虽然这种训练培养出的是身体强健但头脑简单的战士,但一旦有聪明的领袖出现,这群蒙古骑兵便能转变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士。

蒙古人的战术灵感被认为来源于狼群行为。狼群擅长等待最佳时机,一击致命,避免正面硬拼。蒙古军队极少与敌人正面较量,而是利用骑兵的高度机动性,通过诱敌深入、分进合击等战术将敌人击溃。这种战法极其类似狼群的围猎策略——侧翼迂回,打乱敌方阵形,然后乘机发起猛烈攻击。

这套战术最典型的案例出现在蒙古军征服俄罗斯的卡玛尔河之战。仅有2.5万蒙古骑兵面对8万俄罗斯军队时,采取连续撤退拖延12天。蒙古军所骑的短腿马耐力惊人,适应艰苦环境,即便长时间撤退仍保持极高机动性,而俄罗斯军则体力不支。最终,蒙古军在卡玛尔河边绝地反击,将一支脱离主力的俄罗斯军队歼灭,继而利用骑兵优势不断骚扰追击,令俄罗斯军队全军覆没。

欧洲军队以俄罗斯人为代表,频繁败给蒙古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传统战斗训练。欧洲士兵身材高大,训练重点在于直接的正面对抗,从木剑盾牌的练习一路发展到成年时身披锁子甲、持战斧迎敌。相比之下,蒙古战士主要装备是弓箭和短刀,极少携带重甲。虽体型较小,但机动能力极强。

欧洲人打仗习惯硬碰硬,而蒙古人则凭借马匹和弓箭,采取灵活的边打边退战术,消耗敌军力量,创造战场优势。当然,面对西方重甲骑兵,蒙古人也会派出自己配备重甲的骑兵进行直接对抗,只不过整体而言,他们更擅长利用高机动性来制敌。

蒙古军与欧洲重骑兵的交锋中,蒙古人并非在正面力量上占优势,那么为何最终能击溃体格更强壮的欧洲骑士?这要归功于蒙古帝国从中原战争中获得的技术与人才支持。在征服金朝和南宋的过程中,大量有才能的工匠被纳入蒙古阵营,使其武器装备迅速进步。

南宋被灭之时,蒙古军的火炮和投石机技术甚至超过了对手。这些火药武器的出现,使得再厚重的欧洲铠甲也难以抵御蒙古军的猛烈攻势。结合蒙古重甲骑兵的冲锋,欧洲军队往往在短时间内被击溃。

蒙古帝国凭借天生的战士素质,配合不断进步的武器装备,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为何强壮的欧洲人屡屡败给相对矮小的蒙古骑兵?这背后的秘密正是这种先进的战术配合与技术革新。

发布于:天津市